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

流產(小產)-原因與休養方式

什麼是小產?

小產就是一般俗稱的流產,通常在懷孕初期(第二 三週)到懷孕中期(第五 六月)因各種不同的原因而讓妊娠中斷,使胎盤及胎兒從子宮排出體外,就是所謂流產。

為什麼會小產

造成小產的原因很多,較常見的有如下幾種:

  • 胚胎的長成不完全,經超音波、羊膜穿刺等產檢方式發現,恐不利於胎兒的正常成長,而必須中斷妊娠。這在近年大環境的改變如空氣污染、生活壓力、工作壓力、飲食習慣不良....等而造成不健康的胚胎,早就胎死腹中。
  • 母體有不良的習性如吸毒、喀藥、長期吸煙飲酒等亦會造成胎兒腦部受損,成長緩慢、形成畸形胎兒。
  • 孕婦初期在不知自己懷孕的情況下,使用了過多的藥物經專業醫師對藥理作用的診斷,發覺會影響胎兒的正常成長,而建議中止妊娠。
  • 孕婦本身有嚴重的傳染病,如性病、愛滋病、麻疹、病毒型流行性感冒、禽流感等,皆可能造成畸型胎。
  • 胎兒成長一切正常,有時因孕婦的不小心跌倒 或受到外來的撞擊等 亦會造成胎盤受損而流產。
  • 現代人因少胎化或經濟壓力感覺生兒育女不是那麼簡單等因素,雖然懷孕過程正常,胎兒也健康,但就是不想要,而接受人工流產,中止妊娠。
  • 習慣性小產,有連續發生三次小產以上的婦女,有很大的機率會再發生小產。

小產的休養重點

小產者受損傷的部位除子宮外,在身心上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。因此小產者術後的調養重點在於子宮的保養復原,讓日後有健康的子宮可以孕育下一代。同時術後身心的調理非常重要,可以藉著居家休息或安排個短期清靜的旅遊,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一些鬆弛與靜養。

小產後的女性朋友,在數後半年內可能的話盡量避免懷孕,這樣比較不會產生胎盤與子宮的病變,如想懷孕可以透過專業醫師的檢查後,聽從醫師的建議來計畫懷孕。

小產在生活起居、飲食上必須注意的重點摘要如下:
  • 最少有一星期以上的時間不上班,好好休息。
  • 多臥床休息,不要站立、走太久。
  • 避免提重物。
  • 不要熬夜,過度勞累,睡眠要充足。
  • 避免在戶外曝曬或風吹、雨淋。
  • 忌食冰冷、寒涼的蔬果或飲料,盡量溫熱後食用。
  • 第一個星期減少洗澡、洗頭的次數,以避免水寒的侵襲。
  • 衣著盡量穿著溫暖(即使是夏天),不要有冷或涼的感覺。
  • 禁止游泳、泡水、泡溫泉,以避免感染與水寒。
  • 忌食高熱量、油炸、燒烤類的食物。
  • 口味要吃的清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相關文章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