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

論壇/大腸瘜肉恐變癌 要提早切除

大腸癌是國內發生率第一名、死亡率第三名的癌症。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統計,台灣大腸癌發生率是韓國的1.5倍、日本的2倍。


大腸癌發生跟肉食習慣有關,不論是動物性脂肪或蛋白,只要在攝氏150度高溫烹調兩分鐘,就會產生致癌毒物;台灣的做菜方式常以大火熱炒,伴隨高油與高鹽,同樣造成腸胃道負擔。另外,飲食精緻化,加上現化人缺乏活動與運動,導致腸道蠕動變慢,都增加大腸黏膜接觸糞便內致癌物機會。


大部分大腸癌先由腸壁產生瘜肉,經年累月轉變為癌症。若在大腸瘜肉未變成腫瘤前切除,便能預防並減少大腸癌的發生。即使大腸癌已經出現,但若早期發現,也有較高的治癒機會。


50歲以上、無症狀者,建議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及大腸鏡;有大腸癌家族史者,則提前到40歲。近年美國大腸癌死亡率下滑,與大腸鏡檢查的推動及普及有關。


目前臨床對大腸癌採取積極治療,以腹腔鏡手術為例,只需在肚臍上開小傷口,術後會在傷口處打上中長效的局部麻醉,以減少疼痛,患者住院天數減少,又能降低腹部粘連,可提升治療效果。


但腹腔鏡適合高位結腸癌,不適合中低位的直腸癌。直腸癌面臨肛門切除問題,為了保留病人肛門,臨床先進行放療或化療,約五成的腫瘤會縮小,之後再由肛門經直腸切除,術後不會有頻便問題,使需要人工肛門的患者降至一成以下。


(系列十之四)


盧建璋/高雄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

陳鴻華/高雄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副教授

邱逸群/高雄長庚胃腸肝膽科系主任


癌症及健康論壇


聯合報與高雄長庚醫院攜手合辦「癌症及健康論壇」,8月8日舉辦肝癌、頭頸癌與大腸癌論壇、8月9日為泌尿膀胱癌、女性健康與婦癌、三高論壇,共6場主題、18位名醫演講,活動全程免費,名額有限,7月31日報名截止。


洽詢:


●聯合報


電話:02-8692-5588轉2750、2751、2752


E-mail:hugo7058@hotmail.com李小姐


●高雄長庚


網路:http://ppt.cc/iEt9


電話:07-731-7123轉3088鄭紀媛社工員


傳真:07-732-2543


E-mail:sj0726@cgmh.org.tw
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http://ift.tt/jcXqJW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相關文章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